“同学们下午好,咱们今天是一次公开课,但都别紧张啊,当成平时一样就行。”

    “今天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的主题是‘互联网的应用实践和发展’。”

    梁民看起来四十来岁,站在上面颇有清癯之感。

    他捏了支粉笔,温和的说道:“今年咱们国内有好几家互联网企业成功在美上市,聊到互联网的应用实践就不得不提到它们,也不得不提到这方面发展更快更好的美国。”

    “计算机和互联网起源于国外,我们要发展就要借鉴、吸收、创新,这不是件丢人的事,反而是必须要有的过程。”

    梁民顿了顿,意有所指的说道:“当前国内有些言论,说什么互联网要在几年之内弯道超车,我觉得那是不现实也容易对你们这些相关专业的学生产生误导。”

    “当然啦,我在课上所说的也只是我自己的观点,是基于自己对于国内外的观察和了解,你们作为参考就好,千万别迷信权威。”

    梁民笑了笑,目光从前排扫过:“而且,今天也请来不少已经在做互联网项目和有兴趣做的朋友们分享他们的心得。”

    老师在上面侃侃而谈,学生们在台下认真听讲。

    今天这堂课虽然是专业课,但没有聊什么太过艰深的技术,梁民反而是不断的拿国外互联网发展和国内作对比。

    深入浅出,条理分明。

    这一下,第一排坐着的方卓就舒心多了。

    这听得懂啊!

    而且,这老师确实有干货。

    比如,他拿仅成立两年但飞速发展的谷歌举例,认为国内也必然需要类似的搜索引擎,而时下国内这一块已经有人创立公司来填补空白市场。

    他下了论断,认为这种借鉴国外成熟互联网企业,在国内创立本土企业填补空白也是很好的创业机遇。

    方卓听得很佩服。

    这种事让他说也能说得容易,但经历过一遍和蒙着眼摸索可完全是两码事,难度级别不是一样的。